2021-06-30 03:12:57
現時大腸癌在香港的癌症排行頭三位,大腸癌的病發年輕化,50歲宜接受腸胃鏡檢查,到底腸胃鏡有多大幫助呢?早前《健康旦》請來外科專科醫生夏威醫生,解答有關大腸癌及照腸胃鏡的相關問題。
外科專科醫生
2021-02-08 10:00:57
不想做「無膽」之人,就要小心了!膽結石往往沒有徵狀,又或者只是輕微腹痛,令你誤為以為腸胃不適,一旦出現病徵,可能已經是膽囊炎急性發作,膽石堵塞膽管道,痛到受不了入急症室,要進行膽囊切除手術,成為「無膽」之人;不吃早餐是不是容易有膽石?愛吃豆腐,飲奶茶是否容易有膽石?有膽石又沒有病徵,可以置之不理嗎?外科專科醫生夏威為大家一一剖析。
2020-06-01 12:30:48
【胰臟癌】早期症狀僅胃痛擴散後5年存活率僅5%!驗血唔準檢測靠… 胰臟癌向來有「癌王」之稱,可謂是癌症中最可怕的一種。胰臟癌不算常見癌症,但不少患者確診時生命已開始倒數,原因是胰臟癌死亡率高達九成,莫說是治療,連要診斷也是困難重重!到底胰臟癌為何如此「惡」?患上胰臟癌又有什麼症狀?想準確檢測又有什麼方法? 癌症本身已令人聞之色變,胰臟癌更是「揮低」肺癌、大腸癌等,被稱為癌中之王,就連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CHANEL創意總監「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米芝蓮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都是死於胰臟癌!到底胰臟癌有多「惡」? 馬上了解胰臟癌死亡率高的原因(按圖): 胰臟癌易致死3大原因 胰臟癌不算常見,卻是香港第六大致死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8年至2017年間胰臟癌的發病人數只有6080人,死亡人數卻達5613人。外科醫生夏威指出,一旦已出現擴散,胰臟癌5年存活率可低於5%;而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與幾個原因有關: 1. 手術風險高 胰臟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療,就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但前提是癌細胞並沒有擴散,而且病人的身體狀況能承受,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而由於胰臟的結構和位置很複雜,即使可進行手術,手術難度也相當高,也可能有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 2. 容易擴散 因着胰臟的結構,胰臟癌是很易潛伏在周邊的脂肪、淋巴或血管的組織,令病情到達中後期時,癌細胞很常見已經局部侵犯了附近器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採取姑息性治療,例如電療、化療、藥物治療等,希望拖慢病情惡化的速度。 3. 復發機會大 由於胰臟癌容易潛伏和擴散的特性,患者即使成功接受了切除腫瘤的手術,癌細胞也有機會仍然殘留在其他組織,導致早期復發。 早期胰臟癌醫生也難發現 與許多癌症一樣,胰臟癌發病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也很易錯過: 胰頭 較初期:腫瘤壓迫或擴散至膽管導致黃疸,包括皮膚黃、眼白黃、小便茶色 較後期:癌細胞侵犯十二指腸,導致進食困難、嘔血、痾血、黑大便 胰尾 較初期:通常沒有影響其他器官,可能沒任何症狀,只隱約會有類似胃痛感覺 較後期:腫瘤影響胃部,或導致胃口差,易滯,甚至胃潰瘍,因而嘔血、黑大便 少於半數確診時能做手術 然而,胰臟癌能否及早發現會直接影響手術的可能性,乃至存活的機會。夏醫生說,可能少於一半患者在確診時是可以接受手術,因為不少情況是出現了症狀才檢查,病情已擴散;反而另一類患者可能是進行身體檢查時偶然發現腫瘤,腫瘤未發展到很大,手術切除機會就會較大。 最理想的做法,是像不少癌症一樣,追蹤高危族,定期安排檢查,在早期找出患者。而綜合醫院管理局和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資料得知,從數據上胰臟癌較常見發生在45歲以上人士身上,而且很多「中」了以下因素: • 吸煙 • 糖尿病 • 超重 • 患慢性胰臟炎 • 有相關家族病史 不過,夏醫生指,目前醫學上仍未肯定會引致胰臟癌的因素,未能確定高危族群,「與遺傳、性別、飲食等似乎沒很顯著的關係,就算是慢性胰臟炎和胰臟癌之間的因果關係其實也未成立,只是這類病人通常因慢性胰臟炎的病情,會有較高機會接受檢查,從中發現腫瘤」。 驗血、超聲波難發現 如果擔心,定期體檢又能否當保險?原來未必,因為一般檢查很難找出胰臟癌!夏醫生解釋,胰臟位於後腹,被胃等器官擋住,一般的腹部超聲波未必看到異常;而驗血查看癌指數,靈敏性和準確性也不太高,「(指數)受很多因素影響,或會出現假陽性、假陰性,只能當參考」,要準確診斷須經過一系列專門檢查,其中比較主要的項目包括(按圖): 驗血(主要檢查癌指數CA19-9或CEA) 檢驗血液中有沒有出現可能涉及胰臟癌的某些蛋白質,不過,有可能出現指數高但並非患癌(假陽性)或指數正常卻患癌(假陰性),所以不會用作診斷唯一依據,而是會視為診斷的其中一個參考數字,判斷需否進行其他檢查。 影象檢查 1. 增強性電腦掃瞄 由於腫瘤與正常組織的血管會有分別,所以可先在血管打顯影劑,顯影劑在血液循環下流到胰臟後,就可透過電腦掃瞄觀察血流的異常,判斷胰臟有沒有癌細胞。 2. 磁力共振 掃瞄膽管、胰管,觀察其結構和狀況,例如有沒有地方阻塞、會否是腫瘤跡象、腫瘤組織的情況等,詳細程度大概與電腦掃瞄的結果相若。 3. 正電子掃描 先把帶有放射性的葡萄糖注入血液循環,由於癌細胞的新陳代謝比普通細胞高,會吸收更多葡萄糖,放射性葡萄糖就會積聚在有大量癌細胞的地方,再透過掃瞄偵測高濃度放射性元素的部位,就可判斷胰臟有沒有癌細胞。 抽取細胞組織:內窺鏡超聲波 常用在患者已透過多項檢查懷疑胰臟有腫瘤,卻未能確定是否惡性的情況。由於很大部分的胰臟是緊貼着胃,可先以內窺鏡進入胃部,然後在胃壁對胰臟進行超聲波,更清楚看到胰臟,並進行細針穿刺(FNA)抽取腫瘤細胞組織,進行化驗。 早期檢測有方法? 目前發現胰臟癌主要是依靠症狀,正確診斷胰臟癌幾乎像「過五關斬六將」,不但要患者留意到微小的異常,醫生也要察覺到可能是與胰臟有關,再安排檢查。 不過,夏醫生表示,只要腫瘤大於一厘米(病情屬早期)已可靠以上的影像檢查看到,如果真的覺得有需要定期檢查,接受增強性電腦掃瞄是最起碼的選項,「幅射和顯影劑對人體影響相對較小……始終愈準確的檢查愈高風險,如以內窺鏡超聲波抽取腫瘤細胞組織是最準確的診斷,但就可能傷到胃部或引致嚴重併發症,一般是『迫不得已』才考慮。」 資料來源:https://bit.ly/2XOQzHK
2021-12-28 03:58:52
你是否經常覺得胸口疼痛、有時更會灼熱如火山爆發般,甚至吞嚥困難、咽喉發炎、聲沙、失眠呢?很有可能是由於胃酸倒流所引起!
2021-10-29 08:02:07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到底肝硬化對人體有多大影響呢?早前《精靈一點》請來外科專科醫生 - 夏威醫生,與我們講解一下「肝硬化及併發症」。
楷和宗旨
創辦人的話
認識楷和
公司活動
最新資訊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私隱條款
中環專科中心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26樓2601-04 & 06-08室
尖沙咀專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河內道5號普基商業中心2樓
楷和眼科中心
中環普通科醫務中心
With care we serve. Copyrights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ron Healthcare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