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01:41:48
1986年在英國出現的瘋牛症令全球聞之色變,肇因是英國農民把病牛的肉骨粉作為補充劑,加入飼料中餵飼牛犢。當年英國和歐洲各國的疫情最為嚴重,英國有超過18萬頭牛染病,總共殺了440萬頭牛。
急症科專科
2022-04-28 01:22:48
手術室外,立言醫生向病人講解一個緊急手術,眼前的病人得知自己患上癌症,要即時切除腫瘤,消息來得突然,家人一時難以接受,站在門前抱頭痛哭。立言醫生看到這畫面內心隱隱作痛,但理智和經驗告訴他,這手術勢在必行。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2022-04-21 07:49:05
最近有不少新冠肺炎患者留下腦霧的後遺症,到底腦霧是甚麼呢?早前《新紫荊廣場 - 醫護從心出發》請來腦神經專科醫生 - 李至南醫生,講解一下腦霧以及神經病變。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
2022-03-22 07:26:46
一眾小巧可愛的角落生物中,林緯遜獨愛真身是河童但扮演著企鵝的綠企鵝和怕冷的北極熊-兩個對自己的身份有著質疑的角色。大概因工作中經常接觸到愛滋病病患和同性戀者,林醫生指它們的故事令他想起病人對自我身份的不安,「有些人看上去很剛強,實際卻是很柔弱,需要多點關心和愛才能幫助他們。」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
2022-03-21 09:18:09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會有持續的關節腫痛和僵硬。影響著的關節一般都是對稱性的,尤以手部的關節影響最常見。持續發炎會導致關節破壞和變形,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功能。除關節以外,類風濕關節炎亦會影響其他器官,如眼部,肺部,頸椎和周圍神經等。持續發炎的患者亦會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和癌病等嚴重疾病的機會。因此,嚴格的病情控制(Treat your target)和血管病變的風險因素篩選便成了風濕關節科醫生治療的主流共識。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
2022-03-17 02:15:51
風濕關節病泛指自身免疫系統問題所引發的疾病,常見的包括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脊椎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硬皮症和脈衝氣管炎等。這類型的風濕關節病和相關的治療有機會引致和削弱免疫系統對抗細菌和病毒的能力,從而增加感染和併發症的機會。從外國的數據可以見到感染了新冠病毒(COVID 19)以後風濕關節病的病人死亡率和病發率會增加¹,尤其是那些被處方類固醇藥物或一些抑壓B淋巴細胞的生物製劑的病人,其感染風險會比一般的風濕病人高。新冠疫苗便成為其中一種對抗病毒的最有效方法。
2022-03-11 03:13:46
風濕會客室請來風濕科專科 - 鍾浩然醫生,探討下「強直性脊椎炎全方位.全面睇」,鍾醫生亦會分享如何為懷疑有徵狀的病人作出臨床診斷以詳細講解強直性脊椎炎及治療,並解答觀眾的問題。
2022-03-10 04:20:53
婆婆年過八十,已記不起何時第一次見著她。第二次見她時是在綜合內科門診,婆婆穿著深灰色寬衣坐在輪椅,被義工推了進醫生室。我沒有認出她是誰,倒是她把我認了出來。
2022-03-10 02:52:17
二零二零年的春天,新冠肺炎像野火一樣在蔓延不止。醫院的氣氛緊張了,醫護和病人都戴上口罩。大家少了在飯堂吃飯,留在飯堂的都要跟著特定的指引。醫學生的臨床課程取消了,轉用了視像的。考試在延後。工作上的口罩測試和防感染訓練在不斷進行著。我們的通訊群組總在討論著新冠肺炎的最新治療方案,內科病房的病人卻在重複著冠狀病毒測試。
2022-03-10 02:00:12
病人總是投訴風濕科排期太長。拿我們部門為例,沒優先處理的病人一般來說要等候四年。這四年只是開始,見到了專科醫生之後還是要一連串的等候。比方說強直性關節炎。背痛的病人會被安排磁力共振,一般公立醫院會輪候上一年。磁力共振確定了發炎需要考慮用上生物制劑,沒錢的話可以向政府申請撒瑪利亞基金。於是審核又會用上大半年。這樣說起來由斷症到治療便用得上好幾年。更用不著說背痛的病人大都喜歡延遲看醫生。現代醫學的治療黃金期便甚麼也便錯過了。
2022-03-10 01:32:45
「我最擔心的,從來不是我的病,而是身邊的那位。」離開了實習那麼多年,我還記得他說出來的時候是帶點艱難,前後不到二十個字卻已花了數分鐘的時間。
2022-03-09 07:25:44
風濕關節科是一種的名不符實。它跟心臟科、胸肺科不同,名字並沒有反映我們的工作。身邊的老人家知道我在風濕科任職,便總會告訴我翻風落雨時這個關節跟那個關節會發痛。我一般都只會無奈的笑笑,告訴他們這些退化性的都不是我處理的範疇。我處理的是免疫系統的失衡,屬於年輕一點病人的問題。像那些紅斑狼瘡症、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關節炎和牛皮癬關節炎之類,便是圍繞著我的日常生活要處理的事情。
2022-03-07 02:06:14
子宮肌瘤可發生在子宮的任何位置,九成以上卻屬於良性,惟會減低懷孕機會、增加小產風險,也可能影響日常排便。少吃黃豆類食物及飲品,能否預防患上子宮肌瘤?婦科專科醫生 - 李文軒醫生還會介紹新式治療方法,與舊技術比較,可減少對子宮內膜的傷害。
婦產科專科醫生
2022-03-04 07:05:33
心房顫動可說是最可怕的「隱形殺手」之一,可怕之處在於它可以瞬間形成血塊,導致血管栓塞,如果血塊堵塞腦部血管,便會引致缺血性中風。有研究指出,心房顫動是中風主要病因之一,接近四分之一的中風個案由心房顫動引起,情況不容忽視。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及早發現心房顫動,並處方新一代抗凝血藥,有效減低因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風險。
心臟科專科醫生
2022-03-04 02:51:31
很多人都會認為白內障常見於年紀較大的長者,是老人病的其中一種,但近年愈來愈多中年甚至壯年患者確診白內障,眼科專科劉承樂醫生指這種「年輕化」的趨勢,或因為多了市民接受定期身體檢查,從而提早發現問題。「其中,深近視及使用類固醇藥物(包括藥膏)等,或有可能是令白內障年輕化的原因。」
眼科專科醫生
2022-02-17 09:13:57
乳癌在香港越趨普遍,醫學協會建議40歲或以上女士應每年做一次乳房造影檢查,還有哪些人士屬乳癌高危一族?聽腫瘤科羅麗柔醫生講解新一代3D乳房造影的特點與過程,以及乳癌類型、期數區分方法與治療。
2022-02-04 06:46:06
隨着冷風來襲,氣溫急降,市民較容易增加急性冠心病風險,特別是高膽固醇一族,伴隨高膽固醇,心血管出現問題的風險也隨之而提升。因此,在這段時間,大家要注意膽固醇指數和管理,別讓高膽固醇這隱形健康殺手有機會得逞。
2022-01-27 02:47:22
面對癌症,患者固然希望能與之「一刀兩斷」。惟許多癌症初期病徵並不明顯,正如本港癌症之首肺癌,許多患者察覺咳嗽、胸痛、氣促等徵狀時,往往已屆第三、第四期,大多不適合接受手術。十多年前標靶藥面世,為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希望,但不宜開刀的三期個案則未有明確治療方案。幸而,近年免疫治療正式應用於三期肺癌,有助延長患者存活時間,期間患者的生活質素理想。
楷和宗旨
創辦人的話
認識楷和
公司活動
最新資訊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私隱條款
中環專科中心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26樓2601-04 & 06-08室
尖沙咀專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河內道5號普基商業中心2樓
楷和眼科中心
中環普通科醫務中心
With care we serve. Copyrights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ron Healthcare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