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7:32:19
在一些較傳統的觀念中,會認為為了保護嬰兒,孕婦應停止一切運動。亦有一些說法指孕婦做運動會有機會導致子宮下垂,甚至胎兒掉下。事實上在醫生的角度這些說法並無根據,我們通常會建議孕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女士在懷孕之前已經有較高的運動量,一般來說甚至可以保持懷孕前的運動水平。 當然,懷孕媽媽運動時需要量力而為,亦要倍加注意自己的安全,應該避免進行一些衝撞性的運動,例如拳擊等。此外,由於懷孕期間腹部的重量會增加,影響孕婦的平衡力,所以單車、溜冰和滑雪等講求平衡力的運動亦應要避免。 留意到有意見指懷孕期間不應游泳,因為會增加胎兒受到細菌感染的風險。事實上游泳是一種相當理想的運動,能夠溫和地鬆弛韌帶和關節,紓緩懷孕期間的不適;同時亦可增強腹部肌肉力量,有助自然分娩。視乎孕期而言,懷孕媽媽可一直至嬰兒足月才停止游泳,因為在此之前嬰兒會有羊胎膜保護,感染風險較低。直至到嬰兒足月後,因擔心會在泳池中突然穿水,所以並不建議在此期間游泳。 整體而言,合適的運動對嬰兒和媽媽都有相當的益處,在避免受傷的前提下,孕婦可以選擇維持懷孕前的運動量。相反地如果懷孕前未有恆常運動習慣,又或者心理上存在隱憂,害怕出意外,就不建議大幅提高運動量了。所以未有運動習慣、而又正在計劃懷孕的婦女不妨嘗試開始運動,可以保持身心健康。 資料來源:https://bit.ly/2P9tyyf
婦產科專科醫生
2018-12-04 10:08:28
不時有準媽媽疑惑,究竟應該順產還是剖腹分娩好?兩者其實都各有利弊。當然,亦不是每間醫院都可讓準媽媽選擇分娩方式,以公立醫院為例,除非有特殊或緊急醫療需要,否則都會給孕婦安排順產。 自然分娩的確有其風險,因為分娩過程會將肌肉拉扯,長遠而言順產媽媽會有更高機會出現因盤腔肌肉會被拉鬆而衍生的大小便失禁、子宮下垂等問題。 但另一方面,開刀其實亦不是可以完全避免這些後遺等發生;剖腹分娩同時會有其他長期問題出現,因為始終是手術,術後的傷口會增加下次手術的難度。當打算生多過兩胎,剖腹分娩亦會增加子宮疤痕破裂的機會,最嚴重的情況可導致胎兒缺氧而胎死腹中。 至於該怎樣選擇,我會建議準媽媽應考慮是否有特殊需要,否則都應該順產。特殊需要是指醫療層面的,例如嬰兒沒有調頭、胎盤前置或有肌瘤阻礙生產等。當然亦有緊急情況,要在產房中改變決定,要剖腹分娩的,例如一再催生子宮頸亦不張開、嬰兒心跳或血壓不理想等,當情況不容再拖要盡快將嬰兒取出,這些情況就一定要開刀。 明白痛楚可能是選擇順產的其中一個憂慮,而我自己兩胎嬰兒均是以順產方式分娩,親身感受過順產為媽媽帶來的極大痛楚;但我會形容這種痛楚是快樂的,因為過程當中有期待,亦有終點。當然在分娩期間,其實有多種止痛方法紓緩痛楚,所以亦無需過分擔心。 在一切順利的大前提下,我會建議各位準媽媽選擇自然分娩,因為始終這都是最自然、最理想加快身體恢復的方法。很多順產媽媽第二天即可下床而且活動自如,亦可以更快開始餵哺母乳。 資料來源:https://goo.gl/z7DNKo
2018-11-27 11:50:33
母乳是天然的嬰兒食物,餵哺母乳不論對嬰兒及母親均帶來莫大的益處。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應在初生的頭六個月以全母乳餵哺,以實現最佳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水準。的而且確,餵哺母乳可以提升嬰兒的抵抗力、減少敏感,而且亦可以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對於母親而言,亦可加快回復產前的體態。自己懷孕兩次,兩胎都有為嬰兒作一年的全母乳餵哺,感受到當中好處之餘,亦體會到其中的難處及壓力。 能夠為嬰兒作全母乳餵哺當然是好,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媽媽都可以做到,因此各位媽媽千萬不要給予自己太大壓力。餵母乳所需時間長,而且有部分媽媽奶水的確是比較不足,當時間及空間不許可時,為嬰兒補充少量奶粉其實亦不是壞事,因為奶粉亦可為嬰兒足夠提供所需的營養。記得自己第一胎時,過分追求想為嬰兒作全母乳餵哺,因此為自己帶來極大的壓力。在嬰兒出生初期,尤其是頭一周,因母乳分泌不足,嬰兒出現偏黃、體重輕、縮水等其實相當普遍。如果情況輕微,媽媽們亦無需過慮,因為隨着母乳分泌漸漸充足、餵哺技巧提升,相關症狀自會慢慢褪卻。反而第二胎有為嬰兒補充少量奶粉,上述問題都沒有出現。 有說嬰兒會因母乳/奶粉交替餵哺而出現所謂乳頭混淆的問題,即是當給嬰兒嘗試過奶樽後,嬰兒就再不願意飲用母乳。我認為這並不是母乳與奶粉兩者之間味道差異的問題。如果擔心問題發生,可以嘗試用小杯代替奶樽,給嬰兒餵用奶粉。以我自己經歷為例,嬰兒兩周過後其實很多時都是將母乳泵出,再用奶樽餵哺,而嬰兒亦無出現所謂乳頭混淆的問題。 總結而言,媽媽其實不用給予自己過分的壓力,一定要全母乳餵哺,偶爾使用奶粉替代亦無不可。始終奶粉並不是毒藥,而它亦可為嬰兒提供所需的營養。 資料來源:https://goo.gl/EqvY8Z
2021-07-27 04:20:02
童年時,是父母牽著你向前走,不知不覺間,你已成走在前頭的那個人,待他們慢慢趕上你;這時才開始感覺到,時間流逝的痕迹。人愈添年歲,愈長愈大,愈想時間溜走得慢一點,好有更多時光與父母相處。現實當然是無法讓時間放慢腳步甚或逆著走,那只好照顧好他們的健康,讓他們陪你多一點時間。
2020-09-18 15:31:09
作為女生的你,曾經歷過私密處痕癢、紅腫、有異味或發炎這些尷尬情況嗎?調查顯示,超過7成香港女性都出現過以上陰部問題。要預防私密問題,正確的陰部清潔及護理是女生們必需學習的課題。 然而,私密部位往往讓人難以啟齒,坊間亦對陰部的清潔方法存在不少迷思:使用沐浴露或肥皂是否合適?女性專用潔膚液是否較沐浴露好?種種疑惑令不少女性錯誤清潔,甚至令陰道出現感染情況。以下一文將由婦產科專科醫生鄧曉彤為大家破解4大陰部清潔及護理的迷思,讓大家認識如何呵護這個身體上敏感的地方。 陰部防禦系統如何運作?婦產科專科醫生鄧曉彤指出,女性陰部內有一層弱酸性的天然乳酸 (Lactic Acid) 保護膜。這層保護膜由益菌Lactobacilli 分解陰道黏液裏的糖原質而成,為陰道形成天然的防禦和保護作用,幫助抑制有害細菌,例如念珠菌、滴蟲、鏈球菌及甲氏桿菌等滋生。一旦陰部的酸性環境不穩定,就很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和炎症。 沐浴露適合清潔陰部嗎?鄧醫生指出一般沐浴露的pH值為偏鹼性,若然用來清潔陰部,有機會擾亂陰部天然pH平衡,破壞陰部的酸性保護屏障。如果沐浴露本身含有消毒殺菌成份,更可能將益菌也一併殺死,削弱陰部抵抗力,增加感染機會。所以女性不宜使用一般沐浴露來清潔陰部。 如何徹底地清潔特別部位?想較徹底地清潔特別部位,鄧醫生認為可以選擇弱酸性的女性潔膚液,以取代沐浴露和肥皂清洗外陰,達至清潔效果同時保護陰部的酸性保護屏障,預防痕癢、氣味及不適感等問題。鄧醫生同時提醒,女性應只清洗外陰,而不應灌洗陰道,以免擾亂陰部自然防禦系統。 日常清潔外,還有什麼陰部護理小貼士?女性除了每天使用合適的方法清潔陰部,亦需配合良好的衛生和生活習慣,才能維持陰部健康。女性應盡量保持私密部位乾爽和衛生,例如避免長時間使用護墊、選擇純棉及透氣的內褲、減少穿著緊身或透氣度差的褲子、生理期時要勤換衛生巾,以免引起細菌滋生。另外亦需留意如廁後拭抹方向,應為前至後,避免將肛門的害菌帶到陰部。養成私密護理好習慣,自然能告別私密部位的尷尬和不適感。 資料來源:https://bit.ly/2FNS2Zz
楷和宗旨
創辦人的話
認識楷和
公司活動
最新資訊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私隱條款
中環專科中心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26樓2601-04 & 06-08室
尖沙咀專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河內道5號普基商業中心2樓
楷和眼科中心
中環普通科醫務中心
With care we serve. Copyrights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ron Healthcare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