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專欄講述了無論對患者和我們醫生來說,管理末期青光眼都是一個難題。
我們除了要公開及坦誠地解釋給末期青光眼患者治病的可行手術方案外,也必須顧及病患身心需要,了解他們對手術能承受的程度。一旦患者失去所有視力,也可能需要轉向紓緩護理方面入手,例如把眼內壓控制到一個患者不感疼痛的水平。醫生還需要處理因長期高眼壓引起的併發症,例如角膜水腫、角膜大皰和角膜發炎等問題。疼痛的源頭不僅源於眼壓本身;角膜大皰破裂,也會引起極度疼痛。對於更嚴重的患者,要止痛可能需使用長期局部類固醇/局部非甾體抗炎藥、球後酒精注射,甚至是眼球摘除術。
因此,我們必須理解患者的無助和不能自理之感,讓其家人或朋友在場參與跟患者的討論,也許能夠幫助患者的記憶和處理訊息。同時也可能會建議病患尋求第二專家的意見,因為沒有醫生可以針對每種情況考慮到所有選擇。
當我們與末期青光眼患者交流時,應該謹慎選擇措詞,提供適當安慰。對文化差異以及失明的看法也應該保持敏感。同時亦必須多點留意病人抑鬱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轉診給精神科醫生。
此外也可能需要通過其他方式為患者提供幫助,包括1.情感支援小組、2.職業健康諮詢服務、3.視障/殘疾津貼資格等。在香港,盲人協會經常可以為他們提供相應幫助/指導和一定的培訓。重要的是,要告知患者近30%的盲人仍在工作。
在這時代,儘管得到了最好的護理,高達10%青光眼患者仍然會失明或有視力殘疾。我們需承認,末期青光眼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作為醫生,應該幫助患者開始過不同的生活,讓他們知道失去視力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只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病人的生活仍然可以有意義,只需要為此做好準備,醫生隨時提供協助。
作者為眼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https://bit.ly/3w0WW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