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無故麻痺 (神經病變)

手腳無故麻痺(神經病變)

手腳麻痺全因神經病變?神經病變是甚麼?

神經病變(英文:Neuropathy)又稱周邊神經病變或神經線痛,是指人體內負責傳遞神經訊息的神經元受損或受破壞,導致神經元與腦部溝通出現問題,造成手腳痺痛、針刺、火燒等神經痛感以及肌肉無力、四肢不協調等症狀。 

手腳無故麻痺的成因眾多,神經病變患者會出現不明痺痛,頻率會逐步提高,不適感覺亦會漸漸加劇,患者可以透過不同的檢查排除導致神經病變的成因。一旦出現手腳無故麻痺或不明痛楚就應該及早求醫,避免情況惡化,延誤治療。

人體神經系統如何運作?

要有效分辨神經病變,可以先認識人體內的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神經系統可以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兩大組,當周邊神經系統出現神經病變,就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症狀。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
腦部及脊髓神經,可以視為「訊息指揮中心」負責接收及整合周邊所收集的各種訊息,以及發出反應或動作指令。
周邊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由腦部及脊髓延伸出來至手腳及全身的神經線組成,可以視為「訊息傳遞中心」,將外界的訊息例如冷、熱、痛楚傳達至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傳遞由中樞神經系統發出的訊息。周邊神經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

神經病變有甚麼常見症狀?

認識人體內的神經系統後,到底神經病變有甚麼症狀? 

神經病變可以影響感覺神經及運動神經,感覺神經病變會造成神經痛感,大部分出現於神經末端如手指、手前臂、手掌、腳部、腳趾等;運動神經病變則會造成肌肉及肢體問題。神經病變的常見症狀如下:

感覺神經病變的常見症狀

手部麻痺(手指、手掌、手臂等)

腳部麻痺(腳趾、小腿等)

針刺感覺

火燒感覺

電擊感覺

突然灼熱或冰冷

運動神經病變的常見症狀

肌肉萎縮

肌肉無力

四肢不協調

神經病變成因是甚麼?有甚麼因素會增加神經病變的風險?

神經病變的成因不一,以下是增加患上神經病變的風險因素:
單一神經線受到擠壓(Mononeuropathy / Entrapment Neuropathy)
腕管綜合症、尺神經痛變等疾病可以造成單一神經線受到擠壓,引起神經痛感及其他神經病變的症狀。
自體免疫疾病及病毒感染
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以及病毒感染如帶狀疱疹(生蛇)都可引致神經病變。
內分泌或代謝疾病
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及代謝疾病如腎功能障礙,有機會干擾神經及破壞神經線,造成四肢麻木、疼痛等神經病變症狀。
藥物影響
服用藥物如癌症治療藥物或化療有機會破壞神經線,造成神經病變。
維他命不足
維他命B12 不足會導致神經線即使出現損壞亦無法及時自行修補,當神經元受損或受破壞,神經元與腦部溝通就會出現問題,引起神經痛感覺。
酒精影響
長期飲酒過度可以造成神經損傷,令手腳感覺遲緩、痛感解低,甚至引致肌肉無力。
脊椎退化
脊椎的功能之一是保護神經組織,如脊椎退化有機會出現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症狀,令神經受壓並引發神經病變及痛感。

如何檢查或診斷神經病變?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會檢視患者的病歷,因應需要安排各類型的檢查,從而作出準確診斷。相關檢查包括以下各項:
抽血檢查
透過血液檢查排除因內分泌疾病及代謝疾病造成的神經病變。
X光檢查 / 磁力共振掃描
評估神經是否受壓及受壓的程度。
神經傳導檢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 NCS)
以微量電流刺激神經,然後經由貼在皮膚上的電極片記錄。神經傳導檢查的目的是定位病變為神經本身、神經肌肉交界處或肌肉本身、了解病變的性質與及評估病變的嚴重性及復原展望。
對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施以極低的電流量,一般會有觸電般的疼痛感,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肌電圖檢查(Electromyography)
肌電圖檢查利用針極扎入不同部位的肌肉,記錄肌肉在靜止狀態、輕度收縮及強力收縮下的電氣活動,最後綜合不同部位的檢查結果來判定神經、肌肉病變的種類、部位、範圍和嚴重度。肌電圖常用來診斷神經病變、周邊神經損傷、肌肉病變、神經元病變等等。
肌肉 / 神經活檢(Muscle / Nerve Biopsy)
肌肉活檢及神經活檢可用以診斷引致神經病變的各種肌肉及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病變有甚麼治療方法?

神經病變的治療方法不一,需要視乎引發神經病變的成因而對症下藥,例如糖尿病引致的神經病變需要控制血糖、維他命不足引致的神經病變需要補充維他命等等。常見的神經病變治療方法如下:

常見的神經病變治療方法

詳情

藥物治療
常用的止神經痛藥物能夠紓緩神經病變帶來的造成手腳痺痛、針刺、火燒等神經痛感。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有助神經病變患者進行肌肉功能訓練,鍛鍊和增強肌肉以減輕周圍組織對神經的壓力,改善患者身體的活動程度及自理能力。
手術治療
如神經病變因腕管綜合症或脊椎退化如椎間盤突出、椎管退化等病症引起,則需要進行相應的手術治療,減輕對神經線的壓力,改善神經病變的症狀。

如何預防神經病變?

預防勝於治療,要有效預防神經病變,可以依從以下預防方法:
保持正確姿勢
神經線受壓有機會引發神經病變,例如椎間盤突出可壓迫神經根,造成腰腳疼痛、僵硬或下肢麻木無力的情況。日常保持正確姿勢及適當鍛鍊肌肉有助減輕周圍組織對神經的壓力,預防神經病變所帶來的手腳痺痛、針刺、火燒等神經痛感以及肌肉無力、四肢不協調等症狀。
飲食均衡
日常飲食習慣有機會影響神經線健康,例如維他命B12 不足有機會令神經傳導出現問題,因此保持飲食均衡有助人體吸收所需營養,維持神經線健康。
避免吸收過量酒精
酗酒會造成神經損傷,要有效預防就應控制飲酒的份量,避免過量酒精進入身體。
控制血糖(適用於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因血糖過高而造成,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及避免血糖過高,防止引發神經病變。

手腳無故麻痺(神經病變)檢查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會與您進行神經傳導試驗(NCS)及肌電圖檢查(EMG),診斷神經病變、周邊神經損傷、肌肉病變、神經元病變等,並且定位病變的位置。

神經傳導試驗及肌電圖檢查

收費(HKD)*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諮詢
$1,200 – $1,600
神經傳導試驗(NCS)
$3,000 – $5,000
(視乎複雜程度而定)
肌電圖檢查(EMG)
$1,000 – $3,000
(視乎複雜程度而定)
*以上收費只供參考,楷和醫療集團有權定期更新收費表。如有任何疑問,可與本診所職員聯絡。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手腳麻痺可以因姿勢不良或神經傳導出現問題而造成。按摩或熱敷可以暫時紓緩手腳肌肉繃緊或痠痛,但對因神經病變而引起的手腳麻痺並無實際功效,故此一旦出現持續手腳麻痺,都應該盡快求醫,釐清病因並對症下藥。
A:神經傳導試驗以電流刺激神經,一般會有觸電般的疼痛感,但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肌電圖檢查則會帶來酸痛及麻痺感覺,不過大部分人都能夠忍受。
A:糖尿病患者如血糖值持續高企,可以造成神經損傷。神經損傷會減低手腳的敏感度,即使受傷亦未必及時發現,引致傷口出現潰瘍甚至感染。糖尿病亦會令血液循環減低,傷口無法適當癒合,一旦出現壞死情況,就有機會需要截肢。
A:如果您發現手部出現麻痺,甚至影響手指感覺及靈活性、於睡覺途中醒來出現麻痺、無故有針刺、火燒、電擊痛感等都有機會是神經病變。

最後更新日期: 2022年1月 

Please note that all medical health articles featured on our website have been reviewed by Chiron Medical doctors. The articles are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nly and are not medical opinions nor should the contents be used to replace the need for personal consultation with a qualified health professional on the reader’s medical condition.

Related Articles

2023-05-08 09:05:48

李至南醫生 — 認知障礙症非老年人專利 小心短期記憶力下降

認知障礙症,又稱老人癡呆,是腦部慢性退化疾病。85歲以上的患病率高達三分一,情況也不容忽視。

Dr. LEE Chi Nam

Specialist in Neurology

2023-03-27 10:08:55

李至南醫生 — 手腳痺痛似電擊 小心患上神經病變

神經系統就像體內的訊息網絡,一旦出現病變,訊息傳遞就會受阻,令手腳出現麻痺甚至觸電的刺痛感覺。腦神經科專科李至南醫生指出,神經病變成因眾多,治療方法亦各有不同

Dr. LEE Chi Nam

Specialist in Neur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