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痔瘡檢查及治療
痔瘡問題不容忽視
痔瘡十分常見,平均每三個人便至少有一人受痔瘡困擾。在發病的初期,痔瘡可以不痛不癢,因此常被忽略。當痔瘡發展到後期,帶來的痛楚不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有可能引致嚴重流血、發炎腫痛,及如廁後難以清洗等情況。
痔瘡的徵狀有時候和結直腸癌、脫肛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極為相似,所以痔瘡問題應及早正視,不要擔心尷尬而延誤治療。
痔瘡的類型和症狀
第一級:痔瘡沒有垂脫現象,患處可能會出現流血。
第二級:患者在大便時痔瘡會下垂,但在大便後自動恢復原來的位置。
第三級:痔瘡在大便後會脫出,患者可以用手指把痔瘡推回肛門。
第四級:痔瘡垂脫至肛門口外,無法用手指回推。
及早檢查,及早治療
第一、二級的痔瘡一般沒有明顯病徵,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但當病情發展到第三、四級,痔瘡的痕痛及引發的病症便會為患者帶來嚴重困擾。
在痔瘡惡化之前,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及外科程序控制病情,減緩痔瘡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及早治療的好處
減少痔瘡出血
減輕疼痛和不適
預防肛門感染
在惡化前有更多治療選擇
減低復發機會
排除結直腸癌的機會
減少痔瘡出血:早期痔瘡可以透過藥物治療,減緩痔瘡出血的徵狀。
減輕疼痛和不適:痔瘡帶來的疼痛和不適為患者帶來長期的困擾,及早治療可減輕病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預防肛門感染:嚴重的痔瘡可引發肛門感染,早期治療可杜絕病情的惡化。
在惡化前有更多治療選擇:第一至三級的痔瘡都有較多的治療選擇,但若延遲治療,待病情到了後期則可能只能靠外科手術切除。
減低復發機會:透過專科醫生的專業診斷和治療,可盡量減低病症復發的機會。
排除結直腸癌的機會:事實上,痔瘡出血的徵狀與結直腸癌相似,專科醫生的及早診斷可排除患上結直腸癌的機會,為病人對症下藥。
為病人貼身打造的治療方案
除了初期的藥物治療,楷和的醫生會按照病人的切身需要,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非手術治療:
對於早期發現的痔瘡,除了藥物治療外,醫生會安排病人進行橡皮圈結紮術,程序只需10分鐘。在結紮後,因缺血而壞死的痔瘡會數天後脫落,原來位置自行癒合,病人毋須入院。
手術治療:
手術的治療成效較為徹底,復發率較低。醫生會按照病人情況,建議進行痔瘡切除手術,為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療選擇。
藥物治療
橡皮圈結紮術
傳統切除手術
痔瘡發作應如何舒緩?
痔瘡發作可引起難以忍受的痕癢和疼痛,使患者坐立難安。痔瘡發作時,患者可以浸10-15分鐘的溫水坐浴,能有助舒緩痔瘡帶來的痕痛和保持肛門清潔。當然最理想的做法是盡快找醫生治理,告別痔瘡帶來的困擾。
預防勝於治療,要避免痔瘡來襲,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可以多加注意,減輕肛門內壓力,以避免痔瘡的形成和惡化。以下是五招預防痔瘡的小貼士:
一.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便秘是造成痔瘡的原因之一,過硬的糞便會在排出時傷害肛門,引致發炎和感染,形成痔瘡。因此最好養成定期及良好的排便習慣,減低患上痔瘡的機會。
二.縮短如廁時間
不少人在排便時會玩手機、看書,但原來長時間坐在中空的馬桶上,會增加肛門的壓力,久而久之會誘發痔瘡的形成。所以如廁後應盡快「離坐」,避免蹲在馬桶超過5至10分鐘。
三.多吃含豐富纖維的蔬果
良好的飲食習慣亦有助減低患痔瘡的風險,建議多吃含豐富纖維的蔬果,如新鮮水果、蔬菜、紅蘿蔔、木耳等,有助使大便變軟,改善便秘的情況。另外,少吃辛辣食物都會對情況有幫助。
四.控制體重
痔瘡較常見於肥胖的人士,故控制體重也是預防痔瘡的重要一環。可以養成恆常運動的習慣,每天進行15-30分鐘的帶氧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並減低體重過重所帶來的下盤壓力。
五.出現症狀及早求醫
有多人都有機會患上痔瘡,但不少人會忽視了痔瘡的嚴重性或擔心尷尬而選擇不理,或購買痔瘡膏自行塗抹。但痔瘡膏只能夠減輕出血和痕痛等症狀,無法令痔瘡消失,所以最好是要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及早診治,避免因延誤治療而引致的慢性出血等併發症。
常見問題
A:暫時仍未有導致痔瘡產生的確實成因,但透過臨床觀察能推測到痔瘡與肛門壓力提高,促使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有關,所以長期便秘、長時間維持站姿或蹲姿,以及懷孕都是相關的因素。此外,年齡老化會使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導致靜脈的血管叢異常,亦有可能因此形成痔瘡。
A:痔瘡的成人臨床發病率接近50%,覆蓋多個年齡層。而事實上男女的患病比例相約,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忽視。
A:懷孕婦女、肥胖、常便秘或腹瀉、長時間久站久坐的職業、長者等均有較高風險患有痔瘡,普遍是因為腹部壓力較大或結締組織鬆散,而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回流,形成痔瘡。
最後更新日期: 2021年5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楷和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相關文章
張浩然醫生 — 肛門痕癢、大便滲漏? 糖尿病可致括約肌鬆弛及失禁
糖尿病與失禁好像是「大纜都扯唔埋」的事,但原來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大便失禁問題,但因怕尷尬或對失禁缺乏真正了解而 […]
張浩然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張浩然醫生 - 強忍大便或成惡性循環
新冠病毒個案近期持續上升,有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表示,長期病患或免疫力低人士,感染新冠病毒後,嚴重程度可能較高,呼籲防疫不能鬆懈。
張浩然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張浩然醫生 — 腸癌手術後一星期切忌大吃大喝
「醫生,點解你唔幫我做微創手術?」相信有不少病人都會有這個疑問。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解釋,微創手術雖好處多,但亦 […]
張浩然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