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十分常見,平均每三個人便至少有一人受痔瘡困擾。在發病的初期,痔瘡可以不痛不癢,因此常被忽略。但當痔瘡發展到後期,帶來的痛楚不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有可能引發便秘、脫肛、潰瘍性結腸炎等病症。 所以痔瘡問題應及早正視,不要擔心尷尬而延誤治療。
痔瘡一般可以按病情分為以下四級:
第一級:痔瘡沒有垂脫現象,患處可能會出現流血。 第二級:患者在大便時痔瘡會下垂,但在大便後自動恢復原來的位置。 第三級:痔瘡在大便後會脫出,患者可以用手指把痔瘡推回肛門。 第四級:痔瘡垂脫至肛門口外,無法用手指回推。
第一、二級的痔瘡一般沒有明顯病徵,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忽視。但當病情發展到第三、四級,痔瘡的痕痛及引發的病症便會為患者帶來嚴重困擾。 在痔瘡惡化之前,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及外科程序控制病情,減緩痔瘡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減少痔瘡出血:早期痔瘡可以透過藥物治療,減緩痔瘡出血的徵狀。 減輕疼痛和不適:痔瘡帶來的疼痛和不適為患者帶來長期的困擾,及早治療可減輕病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預防肛門感染:嚴重的痔瘡可引發肛門感染及其他潰瘍性的病症,早期治療可杜絕病情的惡化。 在惡化前有更多治療選擇:第一至三級的痔瘡都有較多的治療選擇,但若延遲治療,待病情到了後期則可能只能靠外科手術切除。 減低復發機會:透過楷和專科醫生的專業診斷和治療,可盡量減低病症復發的機會。 排除直腸癌的機會:事實上,痔瘡出血的徵狀與直腸癌相似,專科醫生的及早診斷可排除患上直腸癌的機會,為病人對症下藥。
除了初期的藥物治療,楷和的醫生會按照病人的切身需要,建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對於早期發現的痔瘡,除了藥物治療外,醫生會安排病人進行橡皮圈結紮術。程序只需10分鐘,痔瘡會數天後脫落,原來位置自行癒合,病人毋須入院。
手術的治療成效較為徹底,復發率較低。醫生會按照病人情況,建議進行傳統切除手術或環狀痔瘡切除手術(痔瘡槍手術),為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療選擇。
A:暫時仍未有導致痔瘡產生的確實成因,但透過臨床觀察能推測到痔瘡與肛門壓力提高,促使靜脈血管回流受阻並異常擴張有關,所以長期便秘、長時間維持站姿或蹲姿,以及懷孕都是相關的因素。此外,年齡老化會使支撐血管的結締組織變得鬆散,導致靜脈的血管叢異常,亦有可能因此形成痔瘡。
A:痔瘡的成人臨床發病率接近50%,覆蓋多個年齡層。而事實上男女的患病比例相約,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忽視。
A:懷孕婦女、肥胖、常便秘或腹瀉、長時間久站久坐的職業、長者等均有較高風險患有痔瘡,普遍是因為腹部壓力較大或結締組織鬆散,而影響肛門直腸靜脈回流,形成痔瘡。
A:患者可以浸10-15分鐘的溫水坐浴,能有助舒緩痕癢和保持肛門清潔。同時,排便時切勿用力過大,並最好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保持大便成形柔軟,減輕對肛門造成的壓力。當然,最好是要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及早診治,以減輕症狀。
最後更新日期: 2020年12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楷和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With care we serve.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ron Healthcare Group Ltd.
With care we serve.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ron Healthcare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