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17:35:15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腸道内的良性瘜肉變成惡性癌腫,過程可長達10年。結直腸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表示,年滿50歲人士,即使沒有症狀,都應進行大腸鏡例行檢查。若近親有患大腸癌病史,最好在他們病發的年齡前,提早10年做檢查。
外科專科醫生
2019-01-22 11:04:17
早前在本欄談到因輕微失禁而引起的肛門痕癢問題,有部分病人其實亦曾經懷疑過痕癢是失禁所致,但內心始終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錯誤認為這是一種年紀老邁、機能衰退的象徵。但事實上,這是一個意想不到地常見的問題,而見過最年輕的病人亦只有二十多歲。歸根究底,休息少,導致神經能力減退、缺乏運動、如廁時間過長就是問題的元兇! 括約肌功能衰竭是屬於其中一種盆底肌肉萎縮而衍生的問題。很多時詳細詢問之下,男性病人會發現他們在失禁問題以外,同時還會有性功能障礙或其他泌尿問題,而他們則傾向避而不談,除非醫生問到,否則他們都不會主動透露。而女士方面就會同時有小便滲漏問題,例如大笑及打噴嚏時會有小便漏出,當中以曾經生育過的女士最為明顯。以上種種都顯示內括約肌鬆弛並不是單一問題,但很多時都因為焦點錯誤而令到診治延誤。 針對由盆骨底肌肉萎縮而衍生的肛門失禁問題,手術未必是最有效的辦法,反而透過嚴謹的盆骨底肌肉訓練運動就能夠有效改善問題。視乎情況,我會建議病人每天做三組、每組三十至五十下的訓練。透過醫生的指導,通常病情都可以在六至九個月得到顯著的改善。 與此同時,其實盆骨底肌肉訓練的好處有很多,包括可以改善男士性功能障礙、排尿及射精能力問題等。而訓練的有趣之處,在於雖然只是針對外括約肌和盤底肌,但透過外括約肌帶動內括約肌同時進行收縮,就會間接地使內括約肌的能力有所提升,改善失禁問題。 除此之外,當然亦鼓勵病人恆常地進行一些正式的運動,例如球類、跑步、游泳等。因為講求平衡的運動會間接令盤底肌收縮;而良好心肺功動能亦會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肉恢復。 資料來源:https://goo.gl/UxM7xG
2018-12-11 11:19:10
「肛門痕癢」聽似罵人的說話,說說笑之後就不以為意。但是在結直腸外科醫生的眼中,「肛門痕癢」是一種確實存在、而且令人困擾的病症,會為病人構成嚴重不適,影響睡眠、工作,甚至日常社交。不少人會將痕癢問題推斷為痔瘡作祟,這的確是成因之一,但比例上只佔少數,甚至可以說只有少於百分之十的肛門痕癢是由痔瘡引起。有患者試過向一般家庭醫生求助,但因為他們並未受過結直腸外科的訓練,結果被當是痔瘡醫治,輾轉十年痕癢情況亦未有改善。 絕大多數導致肛門痕癢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為患者有輕微的失禁。程度上未至於有糞便漏出,很多時只是有極少量的糞便水分或大腸黏膜從肛門滲出,但就已經足夠引起痕癢不適。而患者初期因為並不為意自己有失禁問題,誤以為是痔瘡引致排便後持續有種清潔得不乾淨的感覺,因此不斷使用多種痔瘡藥物希望得以紓緩,反而進一步刺激肛門;更嚴重的是,有部分人因為難以忍受持續骯髒的感覺,甚至使用酒精消毒濕紙巾作便後清潔,結果肛門和大腸組織因受到酒精刺激而出現受損及發炎,痕癢情況更趨加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至於為什麼會失禁,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內括約肌肌肉鬆弛,導致非自主性的收縮功能失效。這個問題並不只出現在老人家身上,同時常見於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士,而且不分男女。患者好可能同時有其他因盆骨底肌肉萎縮而衍生的問題,包括排尿不清、男性性功能障礙等。歸根究底,吸煙、缺乏運動、高膽固醇飲食就是元兇! 治療方面,如果未搞清楚肛門痕癢的原因,就胡亂進行痔瘡切除手術,效果只會令情況更加嚴重,因為切除手術無可避免會為肛門括約肌造成輕微但永久性的損害。若果病人的括約肌太差導致脫肛,就要視乎情況進行痔瘡結紮或外科手術治療;如果患者有痔瘡問題,但並未出現直腸垂脫,治療的首要目標要以先改善括約肌功能為主,透過嚴謹的盆骨底肌肉收縮訓練,就可以將問題大大改善。 資料來源:https://goo.gl/nzvzwK
2019-12-11 14:00:37
大家有沒有發現,大便急的時候,急了一會又不急,接着又會急,如此循環不息呢?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解釋,大便急跟小便急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前者是在肛門附近的感覺,源於當直腸有大便去到肛門邊的時候,肛門邊三個肉墊的感官細胞就會知道是時候大便。但是人類發展到在社會裏要有文化,我們不會一急就去廁所。我們為了要忍,會收縮肛門的括約肌,同時亦間接收緊內裏的括約肌,更會不自主的收縮盆底肌,大便就會因收縮的時候被壓回去,走回腸的上面,那麼我們就沒有急的感覺。 張醫生補充,以上方法只是忍了一時之急,上面仍有大便走下來,那團大便只會越積越多。當我們沒有收緊的意識,盆底肌和肛門肌肉放鬆了,大便就會慢慢回到原來位置,令人再次感到大便急,於是又要再忍過。如此類推,當這種事反覆發生時,因大腸會吸收水份,結果大便就會越來越乾,越來越硬,越來越大,終於到了不能忍受的狀態,最終都要排出來。 但當我們的腸臟過份地膨脹,像膨脹了的氣球,就很難收縮回原狀。一旦收縮能力減低,比較粗的大便就更難排出來,於是又有機會讓大便積下來,結果形成惡性循環,雖然最終都可以排出,但須要用到很大力量、很長時間、括約肌要放得很鬆才能排出。因此可以的話,就不要再忍耐,其他事可以忍,這件事就不可以忍。 資料來源:http://bit.ly/2E8eEj8
2019-05-31 17:56:25
「醫生,點解你唔幫我做微創手術?」相信有不少病人都會有這個疑問。外科專科醫生張浩然解釋,微創手術雖好處多,但亦有其限制。 微創不是「小手術」 就以大腸癌為例,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過去二十年,微創技術越來越發達,但病人仍是一知半解。張醫生指出,有別於傳統開刀,由上至下剖開病人腹部的做法,微創的腹腔鏡技術,是順着腹部紋理切開及縫合傷口,表面只會看到數個小孔。
楷和宗旨
創辦人的話
認識楷和
公司活動
最新資訊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私隱條款
中環專科中心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26樓2601-04 & 06-08室
尖沙咀專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河內道5號普基商業中心2樓
楷和眼科中心
中環普通科醫務中心
With care we serve. Copyrights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Chiron Healthcare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