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 香港女性頭號癌症

乳癌是目前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的新增乳癌患者約有4,000多人;每16名婦女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患上乳癌。在2017年,51%乳癌個案都發生在40-59歲的女性身上,年齡愈大,風險愈高。(1) 乳癌的男女比例約為1:100,雖然男性患者比例較少,但男性也有乳腺組織,所以一樣會患上乳癌,不過機會就相對較少。不論男女老幼,若出現疑似病徵,應及早進行檢查,早期發現對治療乳癌極為重要。
乳癌是甚麼?
乳癌是乳腺細胞不正常及失控地生長,並且同時間破壞人體健康組織甚至擴散至其他器官。當惡性腫瘤出現於乳房,便會形成乳癌。 乳癌會破壞乳房組織,繼而入侵腋下淋巴線。如果沒有及早處理,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以及其他內臟器官,損害受影響器官的功能,威脅健康及生命。
乳癌的種類和分期
乳癌可視乎入侵位置分成不同種類,最常見的有乳腺導管癌、乳腺原位癌、乳腺小葉癌或較少見的乳腺黏液癌、葉狀瘤等等。不論是那一種乳癌,越早處理,根治的機會就越大。
零期 癌細胞生長在乳腺管內,尚未侵犯到乳房間質,是最早期的乳癌,又稱為原位癌
第一期 乳房腫瘤少於2cm以下,腋下淋巴結沒有癌細胞擴散跡象
第二期 乳房腫瘤介乎2cm至5cm之內,或腫瘤少於2cm但腋下淋巴結有癌細胞組織擴散現象
第三期 乳房腫瘤大於5cm,而且淋巴結有癌細胞侵入
第四期 癌細胞有轉移,已經擴散至其他器官,如肝、肺、骨,一般稱為轉移性乳癌
*以上詳情只供參考,不同患者或會在不同乳癌分期出現其他情況;實際情況需由專業醫生作決定
乳癌的成因
乳癌的成因至今仍未完全確定,過往數據顯示,某些高危因素跟患上乳癌有密切關係,當中包括 (2):
- 缺乏運動 (每星期少於3小時運動量) – 77.6%
- 從未餵哺母乳 – 65.8%
- 超重/肥胖 – 38.2%
- 感到很大壓力 – 36.6%
- 沒有生育/35歲後才首次生育 – 27.1%
- 有家族乳癌病史 – 15.6%
- 經常進食肉類/乳製品 – 14%
- 經期早開始 (12歲或之前) – 13.9%
- 有飲酒習慣 – 6.1%
- 曾接受荷爾蒙補充劑療法 – 3.5%
乳癌的風險因素
- 年齡增長
- 有家族乳癌病史
- 缺乏運動
- 喜好飲酒
- 沒有子女
- 於高齡首次生育
- 沒有餵哺母乳
- 於30歲前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
- 更年期後肥胖
乳癌的常見徵狀
乳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以下變化均有機會是乳癌的先兆:

乳房疼痛通常與乳癌無關,許多健康的婦女在月經前都會感到乳房腫脹及敏感。 如發現乳房有以上任何症狀或有懷疑,請盡快求診。
乳癌的預防方法
現時暫未有方法預防乳癌形成,但證據顯示以下因素有助減低患乳癌風險: ・要經常運動 – 維持每星期最少4小時的運動量 ・控制體重 – 體質指數 BMI 應維持於18.5 – 25 ・不吸煙及少喝酒 ・減少吸收飽和脂肪 – 如紅肉和全脂奶類食物 ・保持身心健康,作息定時 ・避免長時間處於壓力環境中 ・定期進行乳房檢查 – 如發現乳房有異常,應立即求診。
及早檢測和發現 保障乳房健康
乳癌篩查是什麼?
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應該根據不同年紀、過往病歷和家族病史等,常規地接受乳房檢查,有助及早發現乳房問題;例如由發育期開始每月進行自我乳房檢查、30歲起每年進行超聲波檢查及40歲後每兩年接受乳房造影檢查。 乳癌篩查收費方面,一般造影檢查加上超聲波檢查大概港幣$1,000多元,活組織化驗則視乎類別,大約港幣2,000多至3,000多元不等。您亦可根據需要,參加乳房中心的檢查套餐,費用相對較便宜,亦可以即時跟進。 進行乳癌篩查後,專科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決定需要跟進的次數、時間及方法;以女士常見的乳房纖維瘤為例,可以手術切除、進行每六個月至一年常規觀察或先抽針化驗,確定性質才決定跟進方法。然而請注意,所有意見必須由專業醫生決定,以避免遺留及延遲治療。
進行篩查和及早檢測的好處
早期乳癌有較大比率可以根治及痊癒。經篩查發現的乳癌,通常都屬於早期乳癌。調查顯示,患者如於第一期確診乳癌,其五年存活率達97.5%;然而,於第四期才確診的患者之存活率只有19.3% (3)
後期乳癌的治療效果較低,接受全乳切除和化療的機會則相對較高。有徵狀後再確診的乳癌一般都是後期乳癌,大大影響治療效果。
乳癌的檢查和診斷方法
乳房診斷可以分為三部曲,此診斷三部曲十分重要,原理就如過三關一樣,環環相扣。在任何一步有所懷疑或有不同結論,都應該跟進處理或進行手術切除。
乳房診斷三部曲
臨床檢查
臨床檢查由醫生或者專業醫護人員進行,用以檢查乳房有否出現硬塊或異常情況、腋下和頸項的淋巴有否擴大。
如於乳房發現硬塊,在皮膚上觸摸時表面平滑、活動性高及觸感柔軟,多數屬於良性;如周邊凹凸不平、欠缺遊走性、彷如黏連着乳房或觸感硬實,就可能是惡性,不過乳房腫塊單靠觸摸不能分辨是否惡性。
影像檢查(乳房造影 / 超聲波 / 磁力共振)
影像檢查是透過影像檢測乳房的腫塊特性。
乳房X光造影檢查
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時,您需要赤裸上身站於X光機前,技術人員會協助您將乳房放在X光底片的平台上,儀器的塑膠部位會分別於上下和左右緊壓着一邊乳房,並透過X光拍攝乳房組織,期間出現少許不適十分常見。先後拍攝兩邊乳房各兩幅後,拍攝便告完成。有研究指出乳房X光造型檢查能減低25%至30%的死亡率,是目前為止最有效檢測早期乳癌的方法。
3D乳房造影檢查
傳統的乳房造影是2D影像,部份乳腺可能會因為擠壓組織而遭掩蓋,3D乳房造影技術可以從多角度,以多張一毫米的影像,使乳房組織更清楚呈現以提高癌症診斷,減少加照之餘,同時維持2D影相所使用的X光劑量。
造影檢查是影像檢測,安全及一般不會有副作用;然而,接受檢測的女士如懷疑或確定懷孕、計劃或正餵哺母乳,都應該在檢查前告知醫護人員。40歲以上女性應該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造影檢查,以找出是否有微細鈣化點,但如果摸到硬塊,就應該接受超聲波掃描檢查。
乳房超聲波掃描
乳房超聲波掃描透過儀器向乳房輸出高頻率的聲波,再接收聲波的反饋聲波轉換成圖像,從而觀察乳房狀況;一般水泡或實體的腫塊如纖維瘤都需要透過超聲波檢查。
接受超聲波檢查時,如於超聲波看不到黑影,大多屬於乳腺增生。若看到黑影,而超聲波的音波圖上扁平、邊緣有清晰包囊、內裏音波平均,便是良性的症狀。
活組織檢查 / 抽針
如果發現乳房有腫塊,無論懷疑是囊腫、纖維瘤,甚至乎懷疑是惡性腫瘤,都可以利用穿刺針經超聲波引導下抽取乳房組織進行細胞分析,從而診斷是否患上癌症。抽取腫塊內的細胞或組織經化驗後可提供病理診斷。一般而言,組織檢查準確度最高,但同一腫塊於不同位置可以有樣本誤差,故此檢查三部曲的其他診斷方法均十分重要,以決定其後的處理方法。
乳癌的治療方法
治療乳癌的方案會因應不同病人的情況有所變化,以往第一線治療大部份會以手術處理,但如果乳癌特性活躍,牽連乳房的面積較大,我們也會考慮先進行化療,目的是作全身性治療,亦希望腫瘤有機會縮細,可以在手術時保留大部份的乳房。對一些年齡較高,乳癌活躍性很低的乳癌病患者而言,如手術不太適合,會改以服用荷爾蒙藥控制病情。治療乳癌十分多樣化,醫生會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乳癌的治療費用通常取決於所需接受的治療種類,一般乳癌手術連醫院收費大約港幣10多萬,電療費用亦大約是港幣10多萬;至於化療則因為牽涉藥物種類較多,可以由港幣數萬元至鏢靶藥物數十萬元不等。
手術治療
切除乳房惡性及周邊腫瘤或腋下淋巴,提供全乳或局部切除手術
化學治療
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癌藥物,以控制及殺死癌細胞
放射性治療(又稱「電療」)
以輻射準確地照射癌細胞,同時減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
荷爾蒙治療
減緩或停止癌細胞生長,同時防止激素附著癌細胞,供給癌細胞養份
標靶藥物治療
針對癌細胞的特徵而使用抗癌藥物
跨專科的「個人化治療」
現時乳癌治療比過往變得多樣化,醫生可視乎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癌細胞的種類特性、腫瘤的部位和大小,尤其是擴散的程度(期數),採取「個人化治療」對症下藥,從而提升治療成效。 楷和提供的跨專科會診(MDT)由不同專科領域的醫護人員組成治療團隊,從身體檢查、內外專科轉介、外科手術、術後護理到復康運動,為病人貼心制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以達至最佳的醫療效果。
常見問題
參考資料 (1)醫院管理局 2017 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
(2)香港乳癌基金會2019年香港乳癌資料庫第十一號報告
(3)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與香港大學醫學院合作的調查
最後更新日期: 2020年9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楷和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Please note that all medical health articles featured on our website have been reviewed by Chiron Medical doctors. The articles are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only and are not medical opinions nor should the contents be used to replace the need for personal consultation with a qualified health professional on the reader’s medical con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