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正

首頁醫療資訊健康專欄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

2021-01-31 心臟科 繆建文醫生 心律不正

什麼是心律不正?

正常人的脈搏是有規律的,主要由一些心臟細胞負責控制速率。脈搏的速度會隨着情緒、體溫、活動、藥物、荷爾蒙等有秩序的升降。 當人體靜止時,平均的心跳為每分鐘60至100下,若心臟電流傳導系統被各種因素所擾亂,可引致心悸、心跳太快、太慢、甚至不規律等情況,醫學上就統稱為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不容忽視

「心律不正」只是一個統稱,泛指任何不正常的心跳或心律。
心律不正對身體影響視乎每種病例各異。輕症者可以沒有任何病徵,嚴重者可引致中風、心衰竭甚至突然死亡。因此,心律不正的問題絕對不容忽視,及早發現有助更有效治療並控制病情。

心律不正的明顯徵狀 :

心悸或胸口感覺撲通亂跳、頭暈眼花、疲勞、氣促、胸痛。情況嚴重時,更可能會引致昏厥。此外,某些心律不正會增加中風、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的風險。

心律不正的常見類型:

室上性心搏過速 :
是因為心臟電傳導系統異常造成的心跳過速。

早搏 (心房或心室):
是一種常見的心律毛病,意思是心臟提前跳動。原因是心房或心室有一些過份活躍的心臓細胞和心臟訊號總指揮竇房結輪流發放訊息,導致心臟收縮不規律。偶發的早搏,患者可能無症狀或有心悸、心跳暫停感,心跳力度大的感覺。如果早搏頻繁,會令人感到胸悶、疲乏或頭暈。

心房顫動 :
是心房內單一或多個區域發生頻繁而快速的電流,這些電流透過房室連結傳導系統,通常會激發心室快速和不規律的收縮。心房顫動有時是突發的,有時是長時間的存在。心房顫動和中風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心律不正的明顯徵狀

  • 心悸
  • 頭暈眼花
  • 疲勞
  • 氣促
  • 胸痛
  • 昏厥

及早檢查和治療的好處

由於不同的心律毛病均可能影響生活質素,甚至引致昏厥、中風或心臟衰竭,危及性命。因此,有病徵者應盡速求診,由醫生診斷屬於那一類心律毛病,從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向。

及早求診的好處:

  • 改善生活質素
  • 減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 正確診斷病症,制定治療方向
  • 在惡化前控制病情
  • 降低治療難度和採取手術治療的機會
  • 節省病情惡化所帶來的醫療開支

及早求診的好處

  • 改善生活質素
  • 減低併發症風險
  • 制定更準確治療方向
  • 在惡化前控制病情
  • 降低治療難度
  • 節省病情惡化帶來的醫療開支

及早求醫,治療心臟問題刻不容緩

治療方案視乎病情而異

楷和因應會求診者的病徵和情況,建議進行相應的心臟檢查,從而貼身制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心電圖檢測

心電圖是診斷心律不正的最主要檢查,如患者病徵頻繁,可以透過靜態心電圖診斷心臟問題。病徵不明顯的病人則可能要進行24小時的心跳監察,利用可攜帶的心律記錄儀器接駁至身上,觀察有否出現不正常的心跳,以準確診斷病情。

如患者運動時出現心絞痛或心悸、頭暈的病徵,醫生便可能安排進行運動心電圖或心心血管電腦掃描以排除冠心病或因運動而誘發的心律毛病。


心臟超聲波及血液檢驗

另外某些患者可能需要做心臟超聲波,藉此了解心臟有沒有相關的結構性毛病。此外大多數患者亦需要接受血液檢驗,以分析電解質水平及甲狀腺功能是否失平衡而誘發心律失常。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視乎心律不正的類型和嚴重程度而定。
大部分心律不正都可以有效地透過藥物治療達致控制病徵。個別年長病情複雜的患者可能需要置放心臟起搏器輔助藥物治療。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理想或承受不了藥物的副作用,少部份人要透過射消融術去把不正常的心臟細胞清除,達致控制病徵的效果。


最後更新日期: 2021年1月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楷和醫療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