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圆圆黑黑的大眼睛,若被厚重的近视眼镜遮盖,除了失去精灵光采,镜片后更潜在着深近视带来的眼疾风险。
有学者预计至2050年,全球有一半人近视,当中10%更患有深近视。本地医学院团队研究发现,幼童近视的高峰期在6至9岁升读小学的阶段,而香港的比邻近亚洲城市、甚至欧洲国家的还要高,即使是成人,香港人的近视比率亦是全球最高。
近视是可以随着孩童眼球发育速度持续且急速发展,普遍而言孩子6-12岁的近视加深速度最快,平均每年近视度数有机会增加100度,部份小童近视会一直加深至到18岁才愈趋稳定。此外,孩子眼球长度会受遗传影响,如父母眼球较长、近视愈深,孩子近视的机会也会愈大。
而后天因素如长时间近距离阅读、过度使用电子屏幕、缺乏户外活动也是加快孩子近视的帮凶。眼睛肌肉需要适时放松,若阅读距离时远时近、环境光度不足、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会令眼睛更要给力集中,容易造成疲劳,影响眼睛和身体发育。
当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以上便可称为深近视,容易出现早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剥离及黄斑病变。因此,建议孩子应于3至4岁时接受视力测试,以评估眼睛有否出现发育问题或眼疾(如弱视、斜视),大约6岁入学时便需要验眼,重点检查度数。若小朋友患上近视,便需要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验眼;如父母本身有深近视,孩子的验眼次数更要频密,待情况稳定下来便可维持每年检查一次。
最近中文大学医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发现, 0.05%阿托品眼药水可减少近视病发率达50%,所以及早接受眼睛检查,特别是有家族性深近视历史的小朋友,近视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把握孩童阶段的黄金治疗期,后天性的近视是可以得到改善。控制近视的常见方法是配戴光学离焦眼镜,而配戴硬性角膜矫视隐形眼镜(俗称OK镜)及使用阿托品眼药水(Atropine)则需经医生评估及遵循医嘱适当使用。
多个医学研究报告证实低浓度阿托品(atropine)有助减慢近视加深,患者需要每日滴眼药水。低浓度阿托品分几个浓度 (0.01%,0.05%,0.125%),而医生会按照个别病人情况去决定选用不同浓度。
一般常见的副作用为近距离视力模糊、畏光,眼干等;亦有部分患者用后有面红及发烧迹象,但以上副作用以高浓度的配方较多。
其原理为用角膜塑形方法达致周边离焦的效果,从而减慢眼球拉长与减慢近视增长。使用方法为每天晚间(或睡眠期间)配戴特制的隐形眼镜去进行角膜塑形,而使用OK镜的好处为日间可无须配戴眼镜(因角膜塑形的效果可维持数小时至数日),但家长亦要注意隐形眼镜的清洁,因处理不善会有机会导致细菌感染。
其原理为其特别的眼镜设计,利用光学的方法达致周边离焦的效果。用光学离焦眼镜的好处为不用有隐形眼镜导致的眼球发炎问题,但跟OK镜不同,使用者日间需要配戴眼镜。
香港近年亦出现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结合红光疗法及日间配戴的近视控制隐形眼镜,是控制儿童近视的一大突破。不过,上述治疗方案皆存在风险,家长应权衡利弊,考虑其他因素(如父母本身及孩子的视力度数、孩子年纪等),以及咨询医生意见才选择合适的做法。
A: 这些检查通常只是初步筛查,主要是辨识是否存在视力问题,如发现有异常之后都会立刻转介眼科医生作进一步全面眼科检查。许多早期的近视或其他眼疾可能未能在普通筛查中被完全发现。此外,个别孩子的眼睛状况可能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眼科医生进行详细诊断和治疗建议。到专业医疗中心进行更全面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及早干预,从而有效控制近视的进展,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A: 眼科医生具有专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诊断经验,能进行更全面和精确的眼部检查。除了测试视力外,眼科医生会检查眼球结构、眼底状况,甚至进行屈光测量,以准确判断近视的程度和原因。这些详细资料有助于制定个人化的治疗和控制方案,特别是在近视加深较快或伴有其他眼疾的情况下。此外,眼科医生还能评估是否需要配戴眼镜、使用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孩子的视力。
A: 当然可以,而且建议如此。近视控制的策略包括配戴近视控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使用低剂量阿托品眼药水、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以及合理安排用眼习惯等,这些方法相互搭配能够以最大程度延缓近视的进展。家长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多重控制策略。
A: 低剂量阿托品眼药水在控制儿童近视方面已被广泛应用,并且相对安全。大多数研究表明,低浓度阿托品(如0.01%或0.05%)的副作用较少,常见的包括近距离视力模糊、畏光、眼干等,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微且短暂的。严重的不良反应较为罕见。然而,长期使用仍需医生监督,避免错误使用。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按时使用阿托品,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最后更新日期: 2025年7月
本网站的健康资讯已由楷和医疗集团的医生覆核。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视作医疗建议,亦不能取代阁下就个人健康状况向合资格的医护人员作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