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35歲的消防員阿健(化名)來說,「暢快呼吸」不僅是生活品質的追求,更是關乎職業安全的必要條件。
他長年受嚴重鼻塞所苦,尤其在躺下時更為嚴重,導致睡眠品質差、日間精神不振。更致命的是,在火場等高壓環境下佩戴呼吸裝備時,不順暢的鼻腔呼吸總讓他感到加倍吃力與不安。 他曾嘗試各種藥物和噴鼻劑,但效果時好時壞,從未根治,更擔心長期使用會產生依賴甚至引發「藥物性鼻炎」。
阿健的困境,代表了無數長期鼻塞患者的心聲:「問題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為了解決這個根本問題,阿健決定向醫生求助。本文將跟隨他的求醫歷程,從專業醫學角度,一步步拆解「結構性鼻塞」的成因,並深入了解「功能性鼻整形」的醫療方案。
許多人將長期鼻塞歸咎於「鼻敏感」,李瑞光醫生指出,在耳鼻喉科的治療中,我們會採用階梯式的診斷與治療。藥物是處理炎症(如鼻敏感)的第一線方案,但若經治療後,阻塞感依然存在,問題往往出在鼻腔的「硬件」——即物理結構上。
頑固的結構性鼻塞通常由以下「鐵三角」中的一個或多個問題所引致:
藥物和手術是治療光譜兩端的夥伴。醫生的治療方向是先透過藥物(如類固醇噴劑或抗敏藥)處理或排除黏膜發炎、鼻敏感等「軟組織」問題。如果用藥後鼻塞有顯著改善,那麽持續的藥物治療就是最適合的方案。
然而,對於鼻中隔彎曲這類「骨骼」和「軟骨」的結構硬傷,藥物能起到的作用就相當有限。確認問題根源在於無法改變的結構後,才會建議考慮功能性鼻整形手術。需要留意的是,這項手術是以手術方式矯正鼻子內部結構,以改善呼吸與外觀的整形術,對於因結構異常(如鼻中膈彎曲)所導致的鼻塞、反覆鼻竇炎等症狀有顯著幫助。然而,如果鼻塞的根本原因是過敏或發炎,則需要同時進行藥物治療,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功能性鼻整形手術而是一項以恢復正常呼吸功能為目標的醫療手術。李瑞光醫生強調,在制定方案前,醫患雙方必須經過充分溝通,共同了解手術能達成的目標與潛在限制,建立一致的期望,這是重要基石。
功能性鼻整形手術的目標,是重建一個暢通無阻的呼吸通道。手術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過程約需1.5至3小時。
多數功能性鼻整形手術,都可透過「閉合式」途徑完成,即所有切口均隱藏在鼻孔內部,外觀上完全沒有疤痕。 但在處理極複雜的創傷或二次重建時,可能需要「開放式」切口,這會於人中柱(兩鼻孔之間的皮膚)留有微細切口。
未完待續…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10月
免責聲明: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楷和醫療集團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