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球症 (喉嚨異物感)

首頁醫療資訊健康專欄喉球症 (喉嚨異物感)

喉球症 (喉嚨異物感)

2025-09-30 耳鼻喉科 李瑞光醫生 喉球症 (喉嚨異物感)

喉嚨異物感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困擾,指的是雖然喉嚨並沒有實際異物存在,卻總覺得有東西哽塞的症狀。患者常描述好像有一顆痰、食物碎屑甚至小球塞在喉嚨裡,吞不下也吐不出,有些人還會覺得喉嚨緊縮,甚至像被勒住般難受。這種感覺在醫學上稱為 Globus pharyngeus(喉球症)。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但由於持續存在會引起不安與焦慮,因此需要進一步了解原因並尋求治療。

喉嚨異物感的常見原因

造成喉嚨異物感的因素非常多,從單純的肌肉緊繃到慢性疾病都有可能。以下列出幾個常見誘因:

  • 喉部肌肉緊繃(喉球症):壓力或焦慮會造成喉嚨肌肉收縮,讓人感覺好像有東西塞住,但吞嚥食物通常不受影響。
  • 慢性咽喉炎:反覆的發炎、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刺激咽喉,都可能導致長期堵塞感。
  • 鼻涕倒流(後鼻漏):過敏或鼻竇炎造成鼻涕分泌過多,倒流到喉嚨引起不適。
  • 胃酸倒流(咽喉/ 倒流):胃酸上衝到喉嚨,造成發炎與灼熱,長期會形成異物感。
  • 扁桃腺結石:食物殘渣與細菌堆積形成白色小結石,導致喉嚨堵塞感和口臭。
  • 甲狀腺腫大或結節:壓迫氣管或食道,讓人有持續的堵塞感。
  • 心理因素:焦慮緊張會引發自主神經反應,使喉嚨肌肉緊縮。


這些原因彼此可能交疊,患者需要透過醫生檢查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因。

需要警覺的警示症狀

雖然大部分喉嚨異物感屬於良性,但若伴隨一些「危險信號」,就必須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代表潛藏的嚴重疾病。警示徵兆包括:

  • 持續喉嚨痛或聲音沙啞:可能是慢性炎症或腫瘤早期徵兆。
  • 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特別是進食時哽塞或嗆咳。
  • 體重不明原因減輕:若伴隨食慾下降,應排除嚴重疾病。
  • 咳血或吐血:可能與潰瘍或腫瘤相關。
  • 頸部腫塊或呼吸困難:需檢查甲狀腺或淋巴結異常。

若異物感超過兩週仍未改善,或出現上述徵兆,建議立刻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醫生常用的檢查方式

醫生會依據症狀與病史,安排由淺入深的檢查方式,以確定病因。常見檢查包括:

  • 耳鼻喉內視鏡:觀察咽喉、聲帶、食道入口是否有發炎或腫瘤。
  • 頸部超聲波:檢查甲狀腺大小、結節及淋巴結腫大情況。
  • 胃內窺鏡與食道顯影劑造影:評估是否因胃酸逆流或食道狹窄所致。
  • 影像檢查(X光、CT、MRI):檢查深部組織、骨骼或腫瘤。
  • 活檢:若發現可疑腫塊,需取組織檢驗以確定是否為惡性。

這些檢查能有效幫助排除嚴重病變,並釐清造成喉嚨異物感的成因。

喉嚨異物感的治療與緩解方法

治療方式必須針對病因,並輔以日常調整。常見處理方式有:

  • 治療炎症或鼻水倒流:控制鼻炎、扁桃腺炎,使用局部藥物減輕不適
  • 改善胃酸倒流:透過抗胃酸藥與飲食習慣調整(少食多餐、避免刺激食物),以免進一步刺激咽喉,加劇咽喉炎。
  • 心理調整:若是由情緒所引致,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焦慮或肌肉鬆弛藥物。

日常則應調整生活習慣,多放鬆、多休息、多做運動,特別是頸部伸展、深呼吸,能減輕喉嚨緊繃。

日常生活的自我調整

除了治療,日常習慣的調整也是緩解症狀的重要關鍵。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 細嚼慢吞:每口食物至少咀嚼 1520 下,避免匆忙吞嚥。
  • 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睡前 3 小時不要進食。
  • 避免刺激物:戒煙酒、少吃油炸辛辣食物、減少咖啡因。
  • 保持濕潤:多喝水、使用加濕器,避免過度清喉嚨。
  • 規律作息:充足睡眠、放鬆心情,避免長期壓力。

這些小習慣看似簡單,但對改善喉嚨異物感有顯著幫助,尤其是搭配醫生建議的治療效果更佳。楷和耳鼻喉科專科中心擁有經驗豐富的醫護團隊,為您提供專業的檢查和治療服務。立即預約!點擊這裡預約專科醫生檢查


最後更新日期: 2025年9月

免責聲明: 本網站的健康資訊已由楷和醫療集團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