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乍看令人胆战心惊,其实意指骨盆底器官(子宫、阴道、膀胱及直肠)失去支撑而脱离正常位置,以至下坠或突出;患者会感到不适,影响夫妻关系和社交生活。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排尿困难、便秘以及出血等,严重者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楷和医疗妇产科专科于春红医生指出,子宫脱垂在香港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中老年女性中更为普遍。手术治疗能改善生活质量,惟需与病人探讨其意愿并因应脱垂程度和位置安排手术。
子宫脱垂每个级别的病征和影响都不同。于医生分享,子宫脱垂并没有治疗黄金期,年龄也不是手术的绝对限制,只要脱垂程度足以影响生活质素,即使患者属于第一级,也可按需要施行手术。如果脱垂较轻微,病人亦能通过日常的盆底肌训练、物理治疗和子宫托等非手术方案,减轻病征并防止病情恶化。若等到第三级或第四级再进行治疗,需要手术的机会及其复杂度就更大,术后恢复时间也会延长,年长患者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选择保守治疗子宫脱垂的患者,亦可考试将子宫托置入阴道内,维持子宫的位置;而对于已有效过有明显及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选择进行切除子宫手术,并结合盆底肌稳定术协助支撑。手术后可回复至正常生活状态,患者亦应配合运动及饮食习惯改善便秘等,维持身体健康。
子宫下垂并不会自行复元,身体机能因年纪和长时间逐渐下降,如发现症状出现,应尽早就医检查及治疗,以维持生活质素。
最后更新日期: 2025年2月
本网站的健康资讯已由楷和医疗集团的医生覆核。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视作医疗建议,亦不能取代阁下就个人健康状况向合资格的医护人员作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