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石 何来?】
有人形容生 胆石 就如「生仔咁痛」,不想经历这种十级痛楚,就要认识一下胆石是如何形成,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
胆石的真正成因,医学上仍未确定。从物理学上,胆石是胆汁成份过多而形成的结晶体,若然负责储存胆汁的胆囊,长期没有郁动及收缩,胆汁会被吸收,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浓稠,并逐渐结晶。胆汁的主要成份包括胆盐、胆红素及胆固醇;欧美人士的胆汁胆固醇成份普遍偏高,因此多属于胆固醇结石;相反华人的胆石通常含有较多胆红素及胆盐。
为甚么胆囊会长期没有郁动呢?很多时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原来,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或所吃的食物脂肪含量太少,缺乏肠道荷尔蒙令胆囊收缩下,水份被黏膜吸收便会结晶。当然,并非多吃就好,经常进食胆固醇含量过高食物,同样增加生胆石风险。
除此之外,女性(Female)、40岁以上(Forty)、生产多胎(Fertile)者,连同肥胖(Fat),合称「4F」,这些都是生胆石的风险因素之一,记得留意啦!
胆石症状
【生胆石,除了痛之外…】
生胆石是非常普遍的消化道健康问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病征,然而当胆石堵塞胆囊或胆管,引起的强烈痛楚,常非笔墨能形容,甚至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对健康带来威胁。
胆石的痛,主要集中于右上腹,特别是进食肥腻食物后,痛感特别明显,而且持续较长时间,偶尔会痛到膊头及背脊位置。如果胆石堵塞胆囊出口位置,会使其肿胀,并且引起细菌感染及发烧;假如跌至胆管令其阻塞,更会导致强烈痛楚及茶色小便,情况非同小可!
如果在进食之后,突然感到右上腹痛,就要特别留意,最好能在72小时内求诊,不要自恃忍得痛而忽略治疗的黄金时间!
胆石检查
【找出胆石的位置】
右上腹剧痛入院,如何判断患者是生胆石呢?毕竟许多肝胆胰科的疾病,也有类似症状,准确诊断对解决患者痛楚可说非常重要。
某些肝脏疾病亦会有茶色小便这种征状,加上肝脏及胰脏也在右上腹,除了查问临床病征,详细的影像诊断是不可或缺。一般来说,超声波检查已能观察到胆囊位置是否有胆石,如果怀疑胆石卡在胆管,就要透过磁力共振侦测胆石位置。此外,为了进一步排除其他肝胆胰疾病,患者或会被安排进行血液测试,评估肝功能,以确定有否其他感染或并发症。
证实生胆石,不做手术可以吗?有些药物的确可以溶解胆石,但只对于胆固醇结晶石才起作用,而且需要长期服用,一旦停药便有可能复发;相对来说,处理华人患者常见的胆红素结石,就必须进行手术切除胆囊了。
胆石治疗
【切掉胆囊,一了百了】
胆石问题如无带来明显征状,不少患者或会选择保持观望态度,但如果又痛又衍生并发症,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将胆囊切除。这个时候,大家一定有疑问︰「没有了胆囊,对身体有甚么影响?」
先讲手术,一般会以微创形式进行,医生会在患者全身麻醉之下,在其肚皮开出3至4个伤口,继而将胆囊切除,而非逐粒逐粒胆石取出。这是因为生胆石本身代表胆嚢或已有病变,继续将其留下,胆石问题可能经常复发;至于被切走的胆囊其实一直负责储备胆汁,肝脏依然会继续分泌胆汁,对脂肪吸收或摄取脂溶性维他命没有太大影响。反而,因为缺乏储备分解油脂,若然术后吃得太油腻,便可能因难以消化而容易肚泻。
那么,治疗胆石能否如治疗肾石般,以激光击碎再排走呢?由于胆囊与肾脏结构不同,后者可以碎石后经小便把其排走,惟胆石不能经胆管排出体外,否则只会引起剧痛及发炎,因此这并非治疗上的一个选项。
个案分享 | 胆石只可以通过手术切除?
【个案分享 胆管卡石】
83岁的梁伯(化名)一吃肥腻食物,上腹就感到剧痛,出名忍得的他也难抵痛楚,到急症室求诊,结果发现胆管有胆石。幸好,梁伯身体质素一向不错,经医生评估下可以接受手术处理,最初他不太情愿,认为吃止痛药便够;但医生解释,止痛药只能处理当刻痛感,治标不治本,梁伯最后亦「屈服」在痛楚之下接受手术。
针对这类胆管卡石个案,除了切除胆囊,医生还会透过逆行胆管镜,在十二指肠位置放入仪器,注射显影剂后便能侦测出胆石位置,再利用工具将胆石逐粒捞出便可。有时候,急性胆管炎的个案不能等太久,否则炎症或引起黏连及其他并发症,若然患者跟梁伯般年纪较大,就必须评估身体状况,方能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资料来源:肝脏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