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常见并发症 | 详情 |
肿瘤破裂/出血 | 肿瘤有机会破裂及出血,引致急剧腹痛和休克。 |
胸腹积水 | 如肿瘤细胞转移到腹膜会造成腹水。肿瘤亦可直接入侵横隔膜及胸膜,引起胸积水。 |
肝性脑病 (又称肝昏迷或肝脑综合症) | 因肝衰竭令体内毒素积聚引起肝性脑病,引发智力减退、认知障碍、行为失常等症状,多数因为末期肝病或肝衰竭,较少由癌症引起。 |
肝功能衰竭 | 当肿瘤严重损害肝脏,可造成肝功能衰竭,令身体各处出血。 |
肾衰竭 | 肝功能衰竭可引起肾衰竭,瘫痪患者排除体内废物的能力。 |
上消化道出血 | 肿瘤入侵门静脉可引起门脉高压和上消化道静脉扩张出血。 |
肿瘤转移 | 肿瘤可转移到肺、淋巴、骨骼,甚至脑部或皮下组织,最常见是肺部。 |
肝癌相关检查 | 详情 |
肝功能测试(Liver Function Test, LFT) | 发生肝癌癌变前,不少患者已患上肝炎或肝硬化,只剩下部分健全肝脏。验血能评估肝功能是否能够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有助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肿瘤切除手术。 |
血液甲胎蛋白检查(Alpha Feto-Protein, AFP) | 当肝癌细胞不断增生时,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数值会升高。甲胎蛋白是肝癌细胞的指标,有助诊断早期肝癌。 |
超声波检查(Ultrasound) | 利用超声波观察肝脏情况,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Scan) | 为肝脏拍摄断层X光片,构成立体影像,以确定肿瘤的立体形状、尺寸和位置,影像较超声波清晰。 |
磁力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 利用身体组织对磁场的反应构成身体的横切面及立体影像,观察肝癌肿瘤位置、大小和立体形状,特殊显影剂可以区分肿瘤属良性或恶性,观察软组织和肝脏血液循环的状况。 |
肝血管造影(Hepatic Angiogram) | 透过X光观察肝脏的血液流动,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后,医生会将中空软管插入大腿内侧的动脉,向上伸入肝动脉后,再注入显影剂显示血管。肝血管造影可找出为肿瘤供应养分的血管,了解肿瘤的确实位置,亦可以分辨正常及肿瘤组织 |
肝脏活组织切片检查 | 当病人接受局部麻醉后,医生会用一支幼细的针经右腹皮肤抽取肝瘤少许组织作化验,来确定肿瘤细胞的类型,判别良性或恶性。此检查通常与超声波检查同时进行,以确保针刺位置准确。 |
肝癌局部肿瘤治疗方法 | 详情 |
手术切除 | 如果只有一边肝叶受肿瘤影响、肝功能仍然正常的患者,可以透过把肿瘤及附近的肝组织一并切除。 |
肝脏移植 | 一般适用于肝功能已严重衰退的患者,但其肿瘤直径不可多于6厘米。若肿瘤体积太大,代表癌细胞可能已扩散至其他部位,若进行肝脏移植,只会让癌细胞在新的肝脏繁殖,造成早期复发。 |
酒精注射 | 当确认肿瘤位置后,医生会把浓度高达95%的酒精直接注入该处,浓度极高的酒精可抽干癌细胞的水分,杀死癌细胞。只适用于肿瘤直径不多于3厘米或数目不超过3个的患者,而且酒精只能杀死肿瘤的中间部分,周边组织仍可能继续生长,因此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方能有效。 |
射频消融术 | 医生会在患者肿瘤位置附近加热,当该处温度超过摄氏60度,肿瘤组织便会坏死。 |
肝动脉化学栓塞术 | 如医生已识别为肿瘤输送养分的血管,可将药物经患者的动脉导管注入并堵塞该血管,使癌肿不能继续生长甚至死亡,而不影响周边正常的组织。适用于肿瘤已扩散至两边肝脏但未转移到其他器官的患者。 |
放射治疗 – 体外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SBRT) | 透过强度调控放射技术,藉辐射破坏癌细胞内的DNA,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再配搭高精准度的影像导引(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IGRT)、导航螺旋刀(Tomotherapy),可以有效减低周遭正常组织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
放射治疗 – 体内放射疗法(Selective Internal Radiotherapy with Yttrium-90, SIRT-Y90) | 经由血管摄影确认供应肝癌血流之肝动脉,经由此血管将含有放射物质钇90微球体直接送到肝癌细胞,继而发射短距离的辐射,杀死癌细胞,同时不过度损害正常的肝功能。 |
肝癌全身性治疗方法 | 详情 |
免疫疗法 | 癌细胞开启T细胞的「剎车按钮」,取消免疫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挡下「剎车按钮」,令到免疫T细胞被重生活化,开始攻击癌细胞,以致癌细胞死亡。目前针对肝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派姆单抗 (Pembrolizumab)、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以及 阿替利珠单抗 (Atezolizumab)。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 (Atezolizumab)与标靶治疗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联用,为一线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作治疗。 |
标靶治疗 | VEGF受体抑制剂,为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单株抗体,抑制血管新生。由于肝癌为富含许多血管的肿瘤,因此利用此类抑制血管新生药物的作用来治疗肝癌。目前针对肝癌的VEGF受体抑制剂药物有雷莫芦单抗(Ramucirumab)以及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合并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联用,可用于一线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病人。 多激酶抑制剂是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的作用机转,抑制与肿瘤生长、肿瘤血管新生有关的激酶。目前针对肝癌的多激酶抑制剂有一线药物索拉非尼(Sorafenib)、乐伐替尼(Lenvatinib),以及二线药物膜衣锭(Regorafenib)和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 |
A:发霉食物和变坏的谷物、坚果、花生等食物会孳生黄曲霉,产生黄曲毒素。人体于短时间内摄取大量黄曲毒素或长期持续摄取黄曲毒素都可引致中毒。现时大部分食物都经过安全监测,不会含有大量毒素,因此可以放心进食。不过食物一旦发霉,就应尽早弃置,避免因进食而不慎摄取黄曲毒素。
A:血液检查未能得知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情况,不过能够检测肝脏是否出现感染、炎症或损伤。
A: 肝脏移植并不是最普遍和常用的治疗方法,只适用于直径小于六厘米、癌细胞未扩散患者。虽然肝脏移植能够以健康的肝脏,将受癌细胞入侵的肝脏替换,但并非无后顾之忧。手术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出血,感染等等,并且在进行移植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有可能排斥外来器官,需长期服抗排斥药,增加癌症复发机会。由于肝脏移植的机会有限,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在等待移植时先接受其他治疗。
A:肝癌泛指在肝脏生长的癌细胞,可分为肝细胞癌及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依位置可以再细分为肝内、肝门、肝外胆管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