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 / 胆管结石)

首页医疗资讯健康专栏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 / 胆管结石)

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 / 胆管结石)

2022-04-11 肝胆胰外科 何洁雯医生夏威医生 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胆管镜 / 胆管结石)

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 / ERCP)是甚么?



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俗称胆管镜(英文: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利用一条柔软而可弯曲的管状镜头由口腔进入十二指肠,再进入胆管或胰管进行X光造影。医生亦会透过荧幕检视胆管及胰管内的状况或病变,如结石、肿瘤、炎症等。

作为人体内的重要器官,胰脏主要负责分泌消化液并由胰管汇集,而胆管则负责引流由肝脏制造的胆汁到小肠(十二指肠及小肠)。胰管和胆管会在壶腹(Ampulla of Vater)会合并将消化液及胆汁排到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及吸收。

胰胆管可以因结石、肿瘤、寄生虫或胆管狭窄而出现阻塞,胆汁及消化液会分别在肝脏及胰脏积聚,造成炎症,如果细菌积聚甚至入血,可引发败血症,影响心、肺、肾等器官功能。

胆管镜有助找出病因,包括以上提及的胰胆管阻塞、急性胆管炎、急性或慢性胰脏炎、肿瘤等。及早找出成因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因胆管镜有其入侵性和风险,所以在非紧急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先安排磁力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评估,然后再按需要安排胆管镜作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胰脏及胆管疾病有甚么常见症状?

胰脏及胆管疾病大多因胆管和胆胰管被阻塞而引致,从而引起各种症状。以下为胰脏及胆管疾病常见症状:
  • 持续加剧的右上腹痛 
  • 肩胛骨之间的背痛 
  • 恶心、呕吐 
  • 发烧、发冷 
  • 皮肤或眼睛出现黄疸 
  • 茶色尿液或浅色的粪便 
当病情严重时会并发细菌感染引起败血性休克,因此如出现以上症状就立即求医。

胆管镜的检查程序复杂吗?过程中会否同时治疗?

胆管镜检查有助诊断胰胆管阻塞、急性胆管炎、急性或慢性胰脏炎、肿瘤等。检查一般需时15 – 30分钟,程序如下:

胆管镜检查利用一条柔软而可弯曲的管状镜头由口腔进入十二指肠,再进入胆管或胰管进行X光造影。医生亦会透过荧幕检视胆管及胰管内的状况或病变,如结石、肿瘤、炎症等。

如果在胆管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结石或胰胆管闭塞,会利用各项仪器作以下治疗:
  • 清除胆管石
  • 清除胰腺管石
  • 胆管引流
  • 胰腺管引流
  • 拿取肿瘤组织化验
  • 放置金属支架,疏通因肿瘤而引起的胆管堵塞

进行胆管镜检查有甚么好处?



胆管镜检查除了可以尽早找出疾病成因,还有以下好处:
  • 准确找出结石或肿瘤位置 
  • 可对胆管堵塞作出治疗
  • 处理胆管结石
  • 疏通胆管堵塞,放置临时或金属支架
  • 避免进行胆管外科手术,减低创伤
  • 及早找出肿瘤,拿取肿瘤组织化验,对症下药

甚么情况不适合进行胆管镜检查?

胆管镜检查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士,以下是不适合进行胆管镜检查的人士或情况: 
  • 孕妇
  • 任何不适合内视镜检查的情况(如患者无法张口、上消
  • 患者无法配合内视镜检查
  • 意识不清的患者(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险,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也不施予胆管镜检查)

胆管镜检查可能出现甚么风险及并发症?

胆管镜检查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并发症包括: 
  • 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
  • 镇静剂副作用,例如血压低、呼吸困难、休克或过敏等
  • 如患者未能完成胆管镜检查,有机会需要接受其他介入治疗或数天后再次进行胆管镜检查
  • 并发症如胆管或肠道穿孔、出血、心肺并发症、急性胆管炎及胰腺炎等,患者如出现并发症,或需接受外科手术补救,因并发症而引致死亡的风险则少于1%

常见问题

  • Q: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检查)是一种手术吗?

    A:胆管镜检查是一项内视镜检查,与大肠镜及胃镜检查相类似,会以导管进入器官作诊断检查,有需要时会在检查期间作相关治疗如切除胆管结石管胰管结石、胆汁引流等。

  • Q:进行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检查)需要全身麻醉吗?

    A:医生会在进行胆管镜检查前于患者的喉头喷麻醉剂,以将柔软的导管由口腔进入人体内,患者在过程中将保持清醒状态。患者亦可选择进行监察麻醉,麻醉科医生会利用仪器监测、控制及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并会不断按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

  • Q:内视镜逆行胆胰管造影(胆管镜检查)风险性高吗?

    A:胆管镜检查是其中一项比较复杂的内视镜检查,存在风险及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检查的风险包括可引致肠道出血及肠道穿洞,亦有可能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或影响心肺功能。患者在检查后可按医生的指示进食,但当出现上腹疼痛及发烧等情况,便要及早通知医生。

最后更新日期: 2022年4月 
本网站的健康信息已由楷和医疗的医生覆核。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可视作医疗建议,亦不能取代阁下就个人健康状况向合资格的医护人员作出咨询。